如何拆解一本书 | 我学会了这5招
谈到拆书,我自认为那是一门深奥的学问。此前拆解过3本书,因为没有“系统”地学习过拆解书籍的方法,属于“自我摸索学习的状态”,拆解的书稿也是根据自己的思路整理而成的。
这篇文章是在拆解完3本书之后,参考《这样读书就够了》总结的拆书经验。
拆书会涉及到拆什么书?用什么方法拆?拆解什么内容?另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拆了书之后如何致用?
最近几年,拆书帮开始红遍江湖。赵周老师的《这样读书就够了》一时“洛阳纸贵”,成为畅销的实用类书籍。这本书中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观点是:学会拆书,一本“几十块的书”就能取得相当于“上万元培训”费用的效果,因此拆书帮的便签读书法大受欢迎。
★R:在读书时,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,停下来,划出来。
★ I :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,达到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的程度。
★ A1: 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,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,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。
★ A2: 写下针对这个知识,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,让知识真的应用在自己的生命里,我们才能因为它变的更好。
拆书帮便签读书法,大大降低了读书的压力,即随时随地翻看书籍有价值的环节,进行拆解与应用。但是,这样的方法要求拆书者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,初级学习该方法最好还要有拆书家引导促进,然后才能学以致用。
1、学会选择一本书来拆。首先选书应该考虑话题是否能够引发共鸣, 内容具有连续性而又容易结合现实的书;
拆解的书是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,这非常重要(重要的事情说三遍) ,这样才会使你有阅读的欲望,才能不厌其烦地重复阅读,同时也会收获到“阅读是一种享受”的体验。
其次,优先选择那些写的不够深入而又容易整合的书,以便进行拆解改造;最后要抓住重点,在书的内容上加上自己原有的积累。
2、选到要拆解的书后,先把整本书通读一遍,把这本书的逻辑用思维导图画出来,再挑选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细读。
敲黑板划重点:一本书并非只有完全读完才有收获,读明白一段或者一句就可以有很大的收获 。
此前阅读《曾国藩家书》时,读到这段话时深有感触:“一个人这一生中,少年经不得是顺境,中年经不得是闲境,晚年经不得是逆境。
如果小时候过的太顺,人格根本不成长,没有能力承诺自己,会变得没有担当,如果中年过的太闲,说明你没有职业生涯规划,没有目标和动力,同时也说明能力不强,因为人忙碌都是一种“资格”,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,不去努力奋斗拼博,到了晚年不等着逆境吗?”
所以少年的时候要经历逆境,经历磨难并成长,中年的时候要繁忙,积累资源和人脉,到晚年的时候才会有顺境。
曾国藩说的太好了,这段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。也正是因为书中的这段话,使我对此书产生了“拆解的欲望”。
3、拆完书之后要进行分享,可以写读书心情、笔记、摘抄书中的金句,也可以写书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、你的思考、感悟等等。然后可以发、微博、微信等各种渠道与他人分享。
拆解一本书的框架时,需要在头脑特别清晰时阅读(我选择在早晨6:00-8:00 阅读)晨起阅读,逻辑思维更清晰,舒心静谧。
此时剖析书中的框架和结构、更容易从中提炼书中的精华部份,也会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。找出书中的论点,然后结合自己阅读的感悟,加入自己的观点论述;提炼归纳出书的主要观点,用自己的话阐述出来。
在作者表达的思想上融入自己的思考、提炼书中独特的地方,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读者对这本书产生印象或兴趣。让没有看过此书的人也可以了解书的大致内容,对书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。
拆书拆的是思考与应用,而拥有一套适合自己快速拆解一本书的拆书框架,将会使拆书事半功倍。
在没有形成自己的拆书框架之前可以先参考并模仿他人的框架。 下面参考的是秋叶大叔的拆书框架模型:
1、背景介绍(大众普遍的问题、自己遇到的问题、作者的问题),也可以是针对性的简介(书籍内容、类型、作者),还可以介绍对书的整体感觉,并用流畅的语言来组织书中的观点。
2、知识点介绍:摘取原文片段,包括一些必需的概念、定义以及简化版的案例(作者讲了什么,你的理解,分析一下有什么利弊优劣,作者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给你的启发)。
3、知识点的应用:结合你自身,列举一些你自己的案例,并写出一些自己的案例,并写出用书中的观点、模式、方法分析自己案例的过程。(类似于RIA的过程)
(1)回忆过去的经历或思考将会面临的类似问题。
(2)描述经历、问题。
(3)使用知识点分析你会遇到的哪些问题,看看原文作者是怎么解决的。
(4)把这一思考学习过程的心得写出来
4、总结反思:
(1)对于作者的观点,它的优点是什么?缺点是什么?是否可以升级得更好?
(2)对于自己,以前什么没有处理好?你觉得以后可以在什么时候、哪些方面用到新学到的思考方式?
前面的步骤提到拆书之前先看书,因此我们在看书时就应该为拆书环节做准备,这样就能节省后面拆书的时间。
对于上班族、学生族或许没有连续的整块时间,那么就应该利用几个甚至多个零碎的时间来拆书。
最后还要拥有一定的写作习惯,把拆书视为写作的一部分,在有限的时间顺其自然地拆书。
学会了以上四招的方法论,拆书已经不成问题了。但我们得明白拆书拆的是什么?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与应用的过程。学会思考的框架不难,难得是学以致用。
拆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应用,那么举一反三式的应用才是正道。这时的“拆”就不再局限于拆书,而是“无艰不拆”。
例如:一个广告设计师,看到街上的创意广告就能拆解出该广告的设计思路;一个画家能够从他人的画风中,拆解出为己所用的风格,也能拆解出他的个人喜欢,从画风中也可以解读一个人的心情。
学了这五招我敢肯定很多人还是没能学会拆书。 拆是为了用,而学同样需要用。 每一次读书,觉得有道理有价值的内容都应该反复对比于现实加以印证,直到成为自己理解和应用的东西。拆书是一门学问,应用亦是。
爱读书,也爱旅行;
爱诗词,也爱Guitar ;
爱书法,也爱写作;
我是Lindsay语絮,看书慢+写文也慢;
请叫我“蜗牛”小姐姐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