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潭人过春节有哪些习俗

平潭人把过春节叫做“做年”。 这个“年”跟其他地方的传说是相似的。相传在太古时代,有一种叫做“年”的怪兽,常于岁末出来吞食人畜,人们就把岁末当作一个难关,故有 “过年”、“年关”的说法。平潭人多为中原移民,民间流传的过年习俗,即有中原的古风,又有平潭的特色。

掸尘:春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,节前就要做很多准备工作。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掸尘日。就是从这天开始到三十日要选择奇数日,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。用粽片或草绑在竹竿上,对天花板,墙壁的灰尘掸除干净。除外还要洗门窗、地板、家具等等。就是要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春节

做年仔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,俗称 “做年仔”。就是要准备过年了。旧社会,长工吃过小年饭,就跟主人给结账下工,回家过年。但店铺伙计例外。他们要拿着主人的帐单上债主门催债,但一般不收钱,仅为通知而以。二十五日开始收钱。直到除夕封门为止,封门后任何人不得叫门收帐。从这天起,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年货,裁新衣,杀猪羊,蒸年糕,宰鸡鸭,买年画、春联、鞭炮等等。大人忙忙碌碌操心费神,小孩欢欢喜喜期盼过年。这一天还是民间祭灶的日子。传说此日灶君要回天庭汇报各家的情况,主人家置灶糖、灶饼给灶君、灶妈送行,年正月初四晚,再贴新灶君图,迎接灶君回来。

分年在春节前夕,已出嫁的女儿要向父母送年货,平潭人叫作 “分年”,其实就是 “分送年货”的缩语。新年的头年“分年”的礼物要求比较严格,一般要送猪蹄一副、线面五斤、五素五荤十件。第二年后,“分年”的礼物件数不拘。“分年”是尊老敬老、孝顺父母的良好风俗,至今平潭仍然延续.

贴春联,挂年画:习俗与其他地方相似。一般要在除夕日前贴好春联挂好画,以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。凡在本年度有新丧的人家,春节只贴绿色春联以示戴孝。

过除夕:?过除夕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吃年夜饭,平潭人称为“三十盲脯顿”,家主人都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做年夜饭,越丰盛越好。但不能做成十道菜,可以是九道,也可以是十一道。平潭有个习俗,给祖先的亡灵祭祀时供品要摆十碗饭菜,因此给活的人一般不摆十道菜。平潭人在平常点菜都不点整十道菜,就是此因不管你年夜饭多丰盛都要煮一些干米饭叫“隔年饭”,寓意年年吃不完,都有隔年饭。一家老小吃完年夜饭后,长辈要向未成家的儿孙辈送压岁钱,叫做分压岁钱。然后全家人围坐一起。促膝谈心,憧憬未来,直至零点,开大门放鞭炮,迎接财神爷。除夕夜还要通宵点灯,取灯明火旺,来年红火之意。

拜大年:

正月初一日,又称元旦。午夜刚交,就有人放鞭炮。有“初一起的早,全年都起早”之意。初一这天的早饭各家各户都吃甜线面,还配上太平蛋一双,希望一年之中生活甜蜜,福寿绵长,太平如意。这早餐第一口多吃面或者鸡蛋,不先喝汤,这也成了习俗。因而有“出门逢下雨是因初一早上喝面汤”的说法。

饭后都出去拜年,主人或主妇留家中接待客人。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,祝主人万事如意,合家平安。主人也要作揖回贺,然后请客人享用糖果、蜜饯、果品、瓜子,叫“吃甜”。至亲好友还给小辈互送压岁钱。这一天,凡在路上遇到熟人,无论友善与否,均应点头致意,还要互相恭喜,互祝平安发财。

蒸年糕:年糕因为谐音“年高”,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,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。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、白年糕,象征着黄金、白银,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。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。平潭人过年一定要做“炊糖粿”和蒸发糕。

初一这一天,平潭民间禁忌有:

忌扫地:怕扫掉财气。后来改成从大门口往里扫垃圾,不往外倒,等初四“开假”后倒。

忌操刀:恐动刀不吉。这一禁忌是防止初一日不慎伤了手脚,破坏节日的欢乐气氛。忌不吉语言:免招晦气。实际上是怕人们语言相左,产生争执,有伤和气。

忌打骂小孩:怕哭声不祥。这一天大人都尽量满足孩子要求,让孩子过得愉快。

忌讨债:大喜的日子 不为难别人。体现平潭民间素有仁爱友善的古风。

忌吃稀饭:以防止出门逢雨。

忌打碎碗碟,以防不祥之兆。

这些禁忌虽无科学道理,但新年讨个好兆头,过个欢喜吉祥年,人们都愿意遵循。

拜初二古称拜新座。这是民间节假日间吊唁死者、安慰死者家属的活动。凡上一年有逝去成人的家庭,这天都给亡灵设灵位,让亲朋好友来吊唁。初二日吊唁死者,这一风俗唯平潭福清独有。传说明嘉靖四十一 年(公元1562年)年底,戚继光击溃了入侵平潭、福清的倭寇后,逃难的人们回家过年,初一早上见面互道恭喜,互祝平安后,第二天,就到死难者家中吊唁。沿袭下来,成为平潭福清独有的风俗。在平潭初二一般不上亲友家门拜年。

开假: ? 初四开假,说明春节假期结束,开始新一年的劳作。人们开始忙碌起来,市场、商场清早就放鞭炮开门营业,渔、农民整理渔具、农具准备生产,在外工作打工的人启程返回工作单位。年前蒸的发糕(不同于年糕,是用面粉和少量的地瓜粉加糖发酵蒸熟,外形似年糕)在开假这一天才能“开笼 ”(用刀切开),重新蒸熟享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