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案例:改变想法才能改变情绪
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案例:改变想法才能改变情绪
改变想法才能改变情绪
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,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。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,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,第二个梦是下雨天,他戴了斗笠还打伞,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,但是背靠背。
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,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。算命的一听,连拍大腿说:?你还是回家吧,你想想,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?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?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,却背靠背,不是没戏吗?
秀才一听,心灰意冷,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。店老板非常奇怪,问:?不是明天才考试吗,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?
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,店老板乐了:?哟,我也会解梦的。我倒觉得,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。你想想,墙上种菜不是高种(高中)吗?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?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,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?秀才一听,很有道理,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,居然中了个探花。
这个笑话告诉我们,同样一件事情,就看你怎么去想,有时想法决定我们的命运,有什么样的想法,就有什么样的未来。
差不多两千年前,斯多葛哲学家埃比克泰德也讲过一句意义相近的格言:?困惑人们的不是事物,而是看待事物的方式。?
20世纪50年代中期,被称为?RET之父及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?的艾伯特?埃利斯,则将这句格言翻译为现代版的行为疗法格言:?你在很大程度上感受的是你的思想,如果你能改变思想,你就可以改变感受。?
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系的教师、精神病学者艾伦?贝克直到三十多岁时,才相信并利用心理分析法治疗病人。他对压抑感有着浓厚的兴趣。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和临床研究,贝克发现,病人?对自己、对外部世界、对未来,总体上持消极的看法,这一点显而易见地表现在广泛的消极认知扭曲之中?。
既然如此,他推断道,应有可能?通过逻辑和证据规则的应用来纠正这些扭曲,将他的信息处理过程调入现实之中?。也许,通过这种疗法,不仅这位病人,而且大部分病人都可治好。
贝克引用人文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?马斯洛的话说:?神经症并不是情绪上的疾病?而是认知上的错误。?
这个概念成为贝克对压抑的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。他在1963年和1964年间写成的专业论文及1967年出版的《压抑:临床、实验和理论探微》一书中分别表达了这些思想。
但是,贝克的思想在许多年里遭到埋没,他本人在这个行业中也一直默默无闻。但在20世纪70年代,当认知理论被人们广泛接受,不仅弥漫于心理学界,甚至弥漫至精神病学界时,他的思想开始为人格及行为的主要理论吸收。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依靠他的理论行医,尤其在处理压抑性病人时。
他开始得到广泛的承认,最终被确认为认知疗法的创始人。在美国,约有1/7的精神病医师使用认知疗法治疗精神病人,约有1/3的人采用认知-行为疗法,其他人则部分地使用认知-行为疗法。他所创立的认知疗法现已成为美国使用得最多的疗法。
关于压抑,贝克分辨并标示出了以下三种起因:
压抑者对自己、对世界和对未来的扭曲看法。比如?我不行?、?我的一切都让人失望、?我看不到未来会好到哪里去?。
压抑在心底的话,它们将对情绪和认知反应产生负面影响。比如?他看上去很生气,可能是我让他不高兴。?如果大家都讨厌我,我便毫无价值。?
往往将个案误认为是全部;只注意部分细节,而忽略另一些细节;所得出的结论不合乎逻辑或缺乏证据支持等。
一位自我感觉极度压抑的女士(为方便叙述,下面称她为W)对贝克说:?我的家人都讨厌我。?他们都不喜欢我,说我没有一点儿用处。?她的证据是,她的几个已渐渐长大的孩子不再乐意与她待在一起了。贝克和她一起分析,逐步引导她找出现实与她的思想之间的差别:
W:我的孩子们真的`变了,再也不愿意跟我一起去看电影了。
贝:你是怎么知道他们有这个想法的?
W:十几岁的孩子都不喜欢与父母一起去。
贝:你真的请过他们吗?
W:没有。实际上,他们倒是问过我几次,问我要不要跟他们一起去?可我觉得,他们并不是真心想带我去。
贝:试一下,让他们直接回答你的问题!
W:我想?也许可以。
贝:关键的是,不是他们要不要你去,而是你是否在替他们做出决定,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当面告诉你。
W:也许你是对的,可他们真的不再体谅大人了。最近,他们老是很晚才回家,饭也不按时吃。
贝:总是这样吗?
W:嗯,大概有一两次?我想也不总是如此。
贝:他们很晚回家吃饭是因为他们不体谅大人吗?
W:不过,他们倒是跟我说过,那几天他们学校有活动,可能回来得比较晚。还有,他们在其他方面还是知道心疼大人的。
这位病人后来发现,她的孩子实际上非常愿意跟她一起去看电影。
如本例所示,贝克的问答风格非常类似于苏格拉底式启发教学法,即通过提问,让病人说出一些与他的假设或结论正好相反的情况,产生自我矛盾,从而自己纠正自己的认知错误。
这个技巧的作用在下面的对话中看得更加明显。这是贝克与一位25岁的少妇(为叙述方便,下面称她为S)所进行的谈话。起因是:丈夫对她不忠,她认为自己再活下去?没有什么意思?,因此准备自杀:
贝:你为什么想自杀?
S:没有雷蒙,我毫无价值?没有雷蒙我活着没有意思,一点儿也快活不起来。但我没法留下他。
贝:你们的感情一向可好?
S:一开始就不好。雷蒙刚结婚就到处泡妞,结婚几年来我难得见他一面。
贝:你说没有雷蒙你就快活不起来。你跟雷蒙在一起时真的感到快活吗?
S:没有,我们总是吵嘴和打架,我的感觉非常不好。
贝:那么,你为什么觉得雷蒙对你那么重要呢?
S:我想,大概是,没有雷蒙我毫无价值。
贝:认识雷蒙之前你就觉得自己?毫无价值?吗?
S:没有。我那时觉得自己出类拔萃。
贝:如果在认识雷蒙之前自我感觉良好,为什么现在必须有他才能感觉不错呢?
S:(陷入沉思)呃?
贝:婚后难道就没有人对你感兴趣吗?
S:好几个男人主动向我示爱,可我没有理睬他们。
贝:你觉得世界上有没有跟雷蒙一样好的男人?
S:我觉得很多男人都比雷蒙好,因为雷蒙对婚姻不忠实。
贝:你是否有机会跟他重归于好?
S:不可能?他另外有好多女人。他不需要我。
贝:嗯,假如离婚,你实际上会失去什么呢?
S:我不知道(痛哭失声)。我想,也只有与他离婚了。
贝:你觉得只有与他离婚才能与另一个男人相好吗?
S:以前我也曾爱过其他男人的。
经过这次对话之后,这位少妇觉得完全没有必要非自杀不可。她开始对自己?除非有人爱我,否则我就毫无价值?这个想法产生怀疑。将贝克提出的问题想过几遍之后,她决定正式离婚。离婚后,她又组成了新的家庭,开始过上了正常的生活。
;